高保真酶KOD试剂盒
高保真KOD酶快速扩增10kb长片段

Lane2: 某进口高保真DNA聚合酶;
Lane3: 普通DNA聚合酶;
Lane4: 7sea-KOD 聚合酶。
- PCR体系成分: 加入DNA模板(104拷贝)、特异性引物(0.5μM 终浓度),12.5μL 2X PCR Mix,加入灭菌水至25μL,手指轻弹混匀;
- PCR反应参数设置:94℃ 4 min, 25 cycles (94℃ 20 sec, 68℃ 3 min), 72℃ 4 min, 4℃ soak。
产品货号 | K003-50 | K003-200 | K003-1000 |
---|---|---|---|
产品规格 | 50U | 200U | 1000U |
TOYOBO同款产品信息:
|
![]() |
特征1. 可对微量模板DNA进行高保真高效率的扩增
通过应用延伸增强剂技术,即便是微量模板DNA也可对目的基因进行高保真高效率的扩增。同时本酶具备高保真性(约为Taq的80倍),可准确地对低拷贝数模板的目的基因进行扩增。
此外,由于使用抗体的热启动法,因此可进行特异性良好的扩增。
特征2. 缩短了延伸时间<30sec./kb> (长目的片段更方便)
延伸时间从原产品的60sec./kb缩短到30sec./1kb。对长目的片段的扩增更加方便。
特征3. 实现了各种引物同一循环条件
通过对反应Buffer组成的适化,与原来的KOD DNA polymerase相比,延伸性扩增效率有了大幅的提升。
实现了无需探讨循环条件。20mer以上的引物(Tm值>63℃)可先尝试2步法。无需探讨非常简便。
*Tm值采用邻近法(Nearest Neighbor method)计算得到的值。
特征4. 长目的片段的扩增
提高了延伸性,可对各种长度的目的片段进行扩增。已通过实验确认可对24kb的基因组DNA 进行扩增。
![]() |
实验例1. 对来自Total RNA的各种基因全长ORF的扩增
实验例2. 微量Template的扩增
实验例3. 各种长度目的片段的扩增效率延伸性的比较
![]() |
<几点建议>
●PCR产物的克隆
由于本酶的PCR产物已被平滑化,可用平滑末端克隆法进行克隆。此时,如已对载体进行了脱磷酸化处理,就需要对PCR产物进行磷酸化,或使用带5'磷酸基的引物。 另外,由于本酶的PCR产物已被平滑化,不能直接进行TA克隆。可使用按以下方法开发的TA克隆试剂盒「TArget Clone -Plus-」。
*包含于TArget Clone -Plus-(Code No. TAK-201)中。
**推荐使用Ligation high Ver.2 (Code No. LGK-201)。
<注意>
●引物的设计
3'端有错配的引物,可能会受本酶校正。
简要备注① 关于Polymerase
应用于PCR的DNA polymerase大致可分为2大类。一类是从嗜热菌中分离出来的被称为polⅠ型的聚合酶,以Taq、Tth DNA polymerase为代表。另一类是从超嗜热Archaea中分离出来的被称为α型的聚合酶,KOD、Pfu DNA polymerase属于该类。α型酶具有polⅠ型酶所没有的3'→5核酸外切酶活性。该活性被称为Proof-reading(校正)活性,与PCR的保真性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。KOD DNA polymerase利用该Proof-reading活性,表现出很高的保真性。但具备该活性的酶一般被认为对PCR反应效率有不好的影响。KOD -Plus- Neo通过应用新的延伸增强剂、热启动法、以及Buffer组分的改良,大大提高了PCR效率。
Memo② 什么是热启动?
在室温条件下配制PCR反应溶液时,配制过程中聚合酶会开始反应。在室温下由于引物的特异性降低,很容易产生非特异性反应等副反应。另外,KOD DNA polymerase具有很强的3'→5'核酸外切酶活性(Proof reading活性),这也是产生副反应的原因之一。热启动法是指在高温阶段,激活聚合酶活性的方法,迄今为止已有好多种方法。其中严格的是使用中和抗体的方法。
KOD -Plus- Neo中由于混合了两种抗Taq DNA polymerase抗体,在常温状态下可完全抑制聚合酶的活性及校正活性。而该抑制作用在PCR的预变性阶段完全失活,对PCR没有任何影响。
![]() |
1)M. Takagi et al., Appl. Environ. Microbiol., 63: 4504−4510(1997)
2)H. Hashimoto et al., J. Biochem.(Tokyo),125: 983−986(1999)
3)H. Mizuguchi et al., J. Biochem.(Tokyo),126: 762−768(1999)
4)M. Nishioka et al., J. Biotechnol. 88, 141-149 (2001).
5)H. Hashimoto et al., J. Mol. Biol.,306: 469−477(2001)
6)T. Imanaka, et al. J. Chin. Inst. Chem. Engrs., 32, 277-288 (2001)
![]() |
(点击品名即可下载使用说明书。)
品名 | 包装 | 保存温度 | Code No. | 价格 |
KOD -Plus- Neo |
20U×1支 [20次用] |
-20℃ | ![]() |
RMB 150 |
200U×1支 [200次用] |
-20℃ | KOD-401 |
RMB 1,000 |
|
(200U×1支)×5 [1,000次用] |
-20℃ | KOD-401B | RMB 4,600 |